Search

妳有選擇的權利,能做出一種善待自己的選擇。

在努力讓自己不要從「破戒」狀態演變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妳有選擇的權利,能做出一種善待自己的選擇。

在努力讓自己不要從「破戒」狀態演變成「復發」狀態時,這些自我對話對你的影響力更是尤其重要,因為它們是決定你接下來採取哪些行動的關鍵。

「我已經搞砸這一切了,我真是個軟弱的人,我投降了!」和「這只是我短暫的失誤,它讓我上了一課,現在我已經重回正軌了」這兩種不同的想法,就會讓「破戒」往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。

取自《善待自己,即便你不完美》
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
各位朋友,晚安:

在改變的過程中,在一瞬間回到舊有的模式,那是司空見慣。像是本來打算要跟孩子好好說話,但理智線斷掉那一剎那,以前那一套萬年劇本就又重新演了一遍。

互動的時候,是有節奏的。跟自己互動,也是可以喊暫停的,尤其是正在進行負面自我對話的時候。

「善待自己固然是幫助你長久改掉習慣最有效的方法,但更重要的是,你本來就值得更好的對待。」

喊暫停之後,記得善待自己,或者感謝自己這一刻之前的努力。別常用結果否定過去的努力,不管事對自己或對他人。

祝願您,能理解誰都會短暫走向岔路,能把眼光擺回到適當的地方,就是成就!
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
【文/ 莎魯‧艾札迪】

探究那些負面的自我對話

讓我們用充滿好奇心的角度,好好探究一下可能使我們走回頭路的內心話,再問問自己,這樣的自我對話是從何時開始的,以及是什麼讓我們對這些話如此深信不疑(儘管事實並非如此)。

在輔導個案的過程中, 我經常會用到「 探究」(investigation)、「 觀察」(observation)和「好奇心」(curiosity)等字眼;這是因為要提醒個案,不要將這一個過程視為一種「討伐自我」的舉動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在此過程中,我只是要你了解你有這樣自我打壓的習慣多久了。

是的,當我們把注意力聚焦在某個已維持一段時間的習慣時,有時就會發現某些我們不樂見的事物。這些事物也許是有意識到,我們已經想改變這個習慣很久了,或是這個習慣已經演變到某種程度的事實。但是,過度地在這些地方上鑽牛角尖也可能造成反效果。我的個案就常跟我說,他們在意識到食物或藥物對自己有多麼糟糕的瞬間,反而會衍生出一種自暴自棄的心態,放任自己大嗑它們。

為此,我經常告訴個案,在探究個人想法時,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局外人,從遠處觀察自己;或者,想像自己是在看一部以自己為主角的電影,在那裡他們可以清楚地聽到自己的想法、看到自己的舉動。在無法透過這些觀察評判或感覺到相關感受、做出應對的情況下,我會請他們用充滿好奇心的心態,靜觀其變。以我個人為例,在度假期間可能就會為了堅守我的減肥飲食計畫,聽見和出現這樣的想法:

「登機時,莎魯已做好度假的準備,覺得自己充滿動力。她相信自己在度假期間依然能堅守減肥計畫,健康飲食並保持活動。但就在她入座機艙座位,意識到自己胖到無法讓托盤桌平放,只能讓它靠在她肚子上的時候,內心就出現了這樣的想法:『我真不敢相信會讓自己胖到這種地步。那現在我是在開什麼玩笑,竟然以為像我這樣軟爛的人有辦法堅守這份計畫?讓我們面對現實吧!我根本沒有能力做到這件事,我的狀態並沒有我想像中那樣好。況且,就算我真的設法減到了理想的外貌(這不太可能,因為我並不是個積極進取的人),肯定還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才能讓自己用自信的態度面對眾人。再者,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計畫,因為根本沒人會在度假的時候節食。減肥的事就等我度完假再說吧!』

然後,她開始在飛機上大吃特吃,把過去幾天沒吃過的東西全吃過一遍。接著她又選了幾部悲傷的電影觀看,所以在飛機上的絕大多數時間,她都在一把鼻涕、一把眼淚的狀態下度過。飛機落地後,她又在機場吃了點東西,此刻她腦中快速想著:『妳不應該這樣做,一點自制力都沒有,為什麼妳就不能跟其他人一樣,可以吃飽了就不再把食物往嘴裡送?拜託妳,搞清楚自己的狀況!』

整個度假期間,她的情緒都大起大落,對自己非常苛刻。我還注意到她似乎沒有特別打扮自己,穿上她原本帶來要拍網美照的衣服,或是如她先前說的那樣,撥出一點時間讓自己在異地散散步。她只是不斷用一些其他的事情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,例如:不斷檢查手機。這真的是一件很值得探究的事,因為她竟然為了飛機座上的區區一個托盤桌,讓自己重回過去的飲食模式,還讓自己胖了快七公斤,而這一切,都與她內心小劇場在那邊大肆說自己壞話的習慣有關。」

……

如何正向自我對話?

把改變習慣的過程當作是一場了解自我的研究,可以使你用一種比較學術、客觀的角度,去看待人生中經常出現的舉動,並針對它們擬定對策;也就是說,你會對自己多一點理解,少一點苛責。待習慣用這種方式觀察事物後,就會很清楚地發現,那些負面對話引起的一連串自我破壞骨牌效應速度,有多麼快速。

套用上面範例的情境,若是用「自我善待法」的方式來觀察自己,那麼情況可能就會變成這樣:

「哦,不,托盤桌似乎沒辦法徹底放平。莎魯確實是擔心過這種情況,不過真實發生還是讓她有點不開心,因為一直以來她都努力地在改變她的飲食習慣。此時她腦中有個聲音說話了:『妳早就知道在減肥這條路上會面臨很多挑戰,而這就是其中之一。別忘了在地圖上寫過的內容,這種讓妳覺得還有漫漫長路要走的感覺,就是妳視為減肥高風險的情形。

請相信自己絕對可以克服眼前的挑戰,因為過去妳已征服過很多挑戰!另外,妳也值得擁有想要的東西和自在的感覺。這趟航程會是妳減肥的艱難挑戰,但請想像一下落地時,知道自己沒在機上暴飲暴食一堆不健康的食物,會有什麼感覺。除了靠繪製的地圖來支持、堅守飲食計畫外,妳還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好過一點?也許看些有趣的影片是不錯的選擇。人心情好的時候,就會做出好的決定,但現在妳的心情不太好,所以會有這樣負面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!無論妳現在是否有偏離計畫的正軌,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都會很快過去。從現在開始的一個星期,妳會希望自己的整體狀況往哪個方向走?妳該做些什麼事?

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事,但這是一件妳做得到的事。對的事總是不太容易堅守。

但妳有選擇的權利,能做出一種善待自己的選擇。別讓飛機的托盤桌破壞了妳愉快的假期。』」

在這裡,可以看到改變自我對話方式的方法,並明白在有自覺力的情況下,可以把那些高風險情況化為一種警訊,提醒自己用一種「善待自己」的方式,幫助自己更快到達想去的地方。

在努力讓自己不要從「破戒」狀態演變成「復發」狀態時,這些自我對話對你的影響力更是尤其重要,因為它們是決定你接下來採取哪些行動的關鍵。「我已經搞砸這一切了,我真是個軟弱的人,我投降了!」和「這只是我短暫的失誤,它讓我上了一課,現在我已經重回正軌了」這兩種不同的想法,就會讓「破戒」往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。

.

以上文字取自
善待自己,即便你不完美:拋開習慣性自責的思維,從10張探索地圖中自我覺察、無痛改變,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
博客來:https://reurl.cc/v16a7L
誠品:https://reurl.cc/7oM0d5
金石堂:https://reurl.cc/av4qe9
讀冊:https://reurl.cc/e8dzMK

@奇点出版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ingularitypublishing/

.

已額滿11/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189917322447609/
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